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关于征集院训、院徽的启事

发布者:罗红燕发布时间:2020-05-29浏览次数:324

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关于征集院训、院徽的启事

 

   2020年是江西师范大学80周年校庆,为加强园文化建设,塑造良好的学院形象,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决定面向社会开展院徽征集活动。

  1. 征集对象
         体育学院全体师生员工(含离退休同志),其他学院师生、校友和所有关心、支持体育学院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。

    二、征集时间

    自即日起至2020年8月31日
     三、作品要求

    (一)院训

    1.院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现代化的开放意识,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,概括我院的整体价值追求,体现历史性、彰显文化性、注重前瞻性。

    2.院训词要言简意赅、形式简洁,文字精练、朗朗上口,原则上不超过10个字。

    3.请附文字创意说明,如有典籍出处请注明。
        (二)院徽

    1.主题鲜明,内容形象生动,体现我院特色;图案要求庄重典雅,寓意深刻,创意独特,设计新颖,简洁大气,美感强。

    2.院徽图案要求具有强烈的可辨别性,适宜作为我院对外宣传,以及进行院内及社会活动的形象标识。

    3.需用专业软件制作,并提供电子文稿。徽标的中文请用规范汉字,并附文字说明,简述构思意图及象征意义。

    (三)所有作品均须为未公开发表过的作品。随作品纸质版提交一份本人签名的作品原创性声明。凡入选作品,一经采用,作品著作权、修改权和使用权归体育学院所有,作者同意并签署著作权承诺书一式二份。作品概不退稿,请作者自留底稿。

    四、评选及奖励办法

    (一)评选步骤 

    1.学院成立评审小组,按公开、公平、公正、择优的原则,评出入围作品。

    2.入围作品在全院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,根据征求意见对作品进行修改、完善。

    3.组织院外专家对修改后入围作品进行评审,并就推荐作品再次在全院范围内征求意见。

    4.推荐作品报学院党委审定。

    (二)奖励办法 

    院训、院徽征集作品分别评选出最佳作品奖1件,入围奖3件。其中入围奖每件奖励1000元人民币 ,颁发荣誉证书;最佳作品奖奖励5000元人民币,颁发荣誉证书。

    五、其他事项

    1.所有应征作品必须为原创。应征作品一旦发生知识产权或版权纠纷等,学院有权取消其应征资格,并由应征本人承担所有的法律责任。

    2.被采用作品的所有著作权均归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所有。如作品发生知识产权或版权纠纷等,所有法律责任由应征本人承担。

    3.文字稿用Word文档、图案设计文件用JPG格式以附件发送;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、联系电话,并标注“院训、院徽投稿”字样;来稿请发送至邮箱1903355093@qq.com,来稿恕不退还,请自留底稿。

    本征集启事的最终解释权归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。

      

      

      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20年5月29日

     

    附件: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简介

     

   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始创于1936年的国立江西体育师范专科学校,历经国立南昌大学体育专修科、江西体育学院、江西师范学院体育系和江西师范大学体育系等历史沿革,是国内办学历史较早、办学规模较大、办学条件较好的体育学院(系)。1953年,国家专业、系科调整,我校体育学科整建制筹建了中南体育学院(武汉体育学院前身)。1962年暑期并入江西师范学院成立体育系1992年12月成立体育学院。

        学院是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,现设有体育教育(省级品牌专业)、运动训练、民族传统体育、社会体育和体育表演五个系和大学体育教研部,拥有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、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、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、国家青少年健美操培训中心、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基地、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与省级教学科研平台。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500余人,函授生近200人。学院是全省唯一拥有体育学硕士一级学科和体育学科教育硕士、体育硕士授予权的单位,涵盖学术型、应用型、全日制、在职等四个方面,现有在校各类硕士研究生200余人。

        学院师资力量较雄厚,教学科研成果较显著。现有教职工119人,其中专任教师101人,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70%,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20%以上,具有硕士生导资格的教师占40%以上。近五年来,学院教师公开主编出版论著和教材30余部,在国际、国内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共发表论文380余篇。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,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4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、教育部规划课题一项。另外,承担国家体育总局各类课题20余项,承担省部级及以上课题80余项,有近百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研一、二、三等奖。2016年,我校体育学科A类期刊论文数(2012-2015)排名荣居全国地方师范大学第2名。

        学院教学设施充足,能满足教学需求。共有10场(长胜馆田径场、瑶湖体育场、网球场、篮球场、室内田径训练场、足球场、排球场等)、5馆(长胜馆、瑶湖体育馆、风雨球馆、体育大楼场馆、防卫馆)、2池(二个游泳池)、以及力量训练房、健康路径等。两个校区体育教学、训练、锻炼用地总面积137471平方米,其中室内总面积133188平方米。

        在办学过程中,学院始终以培养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为宗旨,突出办学特色和优势,并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。近几年先后涌现出了杨文军、金紫薇、吴优、高玉兰、李荣祥、欧阳鲲鹏、劳义、倪振华、敖金平、寿旻超等50多位世界冠军、亚洲冠军和全国冠军,以及吴海燕等现役国家队队员。并且,一直以巨大优势占据省运会比赛高校组第一。办学以来,学院已面向全国输送万名毕业生,成为江西省竞技体育、体育教育、社会体育实践及科学研究中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